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中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始终秉持“会通中西马哲学资源,构筑宽厚学科平台,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学科研究特色”的理念,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努力拓宽学科研究视野;把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前沿性和现实性。
经多年建设,本学科目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文化哲学及社会哲学等相对稳定且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与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向,注重面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与时代精神的重大变化,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的关系,以哲学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变革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及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路径及其当代新形态等问题。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立足于国外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变化,注重在现代性问题的视域下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变化轨迹及其思想逻辑,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方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哲学教育研究相结合、哲学教育与青年学生的哲学修养需求相结合、哲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特色研究领域。
社会哲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构、过程、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哲学理论。它以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用哲学的方式揭示、描述社会,总结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经验。
文化哲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尤其是立足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的结合,力求通过揭示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寻找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科研能力为原则,提倡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培养。本学科按照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开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方面内容。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该硕士点拥有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的学术团队,并相继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战线》、《高校理论战线》、《光明日报》等国内知名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