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是德赢与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区域 四个学院之一,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东北大学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系的政治科。1950年学校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后,在政治经济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政治教育系,使我校成为国内最早开展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高师院校之一。1988年教育部颁布新本科专业目录时,将政治教育专业与新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统一更名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此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为我校重要的基础性专业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不同专业,2013年2月思想政治教育非师范类调整至马克思主义学部,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学科优势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是国家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2002年、2006年先后两次被吉林省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初,以本学科点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点为基础,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审批准为国家三个重点学科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二级教授2人。思想政治学院建设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近五年来,思想政治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各级别研究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余项。在某些研究领域已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权,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以“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为人才培养思路,旨在培养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底蕴、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宽阔的思想理论视野、丰富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承担各类学校、国家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具有雄厚整体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学院是德赢与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区域 四个学院之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学校办学的总体部署,1999年,学校领导决定成立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并创办社会学本科专业。2000年,以社会学研究所为基础,创办了社会学本科专业,同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教育部社会批准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3年2月,社会学系调整至马克思主义学部,成立社会学学院。

德赢与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区域 社会学学院现有在编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8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9%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8名教师赴国外、港澳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位教师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作访问学者。

2010年以来的5年期间,社会学学院教师发表论文80余篇,高水平论文40余篇,发表专著4部。社会学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4项,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5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20万元。

经多年探索,社会学学院的总体建设思路是,根据“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了“感悟社会生活问题———领会社会思想文化——夯实社会学基础理论——掌握社会学实践技能与方法——扩展社会学专业视野”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并通过逐步提高社会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等核心课程的建设等具体举措,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现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知识技能,高尚的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广阔的思维视野与完善的人格品质,符合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需求的高级社会工作管理与实务人才。本专业学生可以从事政府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的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单位与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工作实务与调查研究工作,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工作。

社会学学院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地位与影响力。

哲学学院(哲学专业)

自东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就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哲学教研室,开设哲学类课程,编写过全国性的哲学专业教材,举办过全国性的哲学教师培训班,涌现出王家俊、薛文华、郑如心、王兴洲、王宏文等一批在国内哲学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授予权;1998年获得了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立哲学研究所;2003年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创办了哲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多年来,哲学专业秉持“会通中西马哲学资源,构筑宽厚学科平台,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哲学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当代创新”的学科建设理念,形成了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哲学教育研究、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5个重点研究领域,为哲学教育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学科基础。

哲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兼职教师1人。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优良,学源结构合理,年龄结构适当。哲学博士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

近3年来,哲学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等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以及其它高水平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年鉴》等全文转载或摘编。

经多年探索,哲学专业形成的总体建设思路是:依据学校“综合性、研究型”的定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尊重人文学科与专业的办学规律,以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夯实本科专业建设基础,以多层次、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引领和带动本科专业建设,以本科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坚持“小而精”的原则与“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哲学专门人才,把哲学专业建设成为“规模适当、水平较高、成效明显”的专业。

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兼容文、史、哲专业基础,融通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理论扎实、基本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创新性的哲学专业人才。对培养对象的具体要求是: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优良的人文素养;掌握比较坚实的哲学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进一步读研深造或胜任在政府、企事业、大众传媒与出版等单位从事思想理论与文化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亦可在政府、企事业、大众传媒、教育等单位从事思想理论与文化工作(哲学与思想理论教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文化问题分析与评论等)。

哲学专业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参与国家级“文史哲复合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力求以文理兼修的通识课程奠定学生宽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史哲通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完备和整合的专业主干课程构筑学生坚实的专业背景,以开放性和多样化的研究性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以经典阅读、学术训练、社会调研、专业见习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塑造学生的实践技能,着力构建并完善以“基础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综合性文化素养与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大部分以优异成绩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以及本校继续读研深造,其余毕业生在政府、新闻出版、教育、企业等部门就职。毕业生因基础理论扎实、人文素养优良、发展潜力突出而受到好评。

哲学专业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哲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水平与境界。



vwin德赢官方网站
德赢与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区域

Baidu
map